土木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隶属于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创建百年以来,始终践行“兼容并蓄、求实创新”的办学宗旨,致力于精英工程人才培养。1981年,以结构工程为代表的土木工程学科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首批博士学位授予点,1984年,土木工程学科首批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7年,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入选为国家重点学科,成为全国唯一拥有四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的一级国家重点学科;在2009年和2012年的教育部学科评估中,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科整体水平在国内排名第一;2011年,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入选教育部17所试点学院,是土木工程领域唯一的一所国家试点学院。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设有建筑工程系、地下建筑与工程系、桥梁工程系、结构工程与防灾研究所、水利工程系等5个系所,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土建结构预制装配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地震工程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挂靠于学院。学院现有学生4287人,其中本科生2252人,硕士研究1525人,博士研究生510人。学院现有教职员工395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5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6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上海市级教学名师8人。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是“全国高等学校土木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土木工程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单位,“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教育协作组”组长单位。
依托同济百年土木历史积淀,汲取国外著名大学办学经验,以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成果为基础,以学术精湛、育人有方的名师和教学团队为保障,土木工程专业提出“基于思维培养和知识本质把握的自我学习与自我完善、基于创新素养和多文化融合的发现问题与综合解决问题能力”的未来人才属性,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共性基础+个性发展”的土木工程卓越人才培养体系,以课堂教学、实践创新、交流合作三个链条为横向培养轴,以本硕博一体化为纵向培养轴,夯实每一位同学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的共性发展基础;同时设置个性化培养方案与课程,院内导师、校企导师、国际导师因材施教,提升学生个性发展空间,为国家培养专业精英和社会栋梁。
秉承首任德籍系主任采用德国教学体制、注重实践的优良传统,实验教学贯穿于学院发展的历史,此亦为信息技术条件下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