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成果

       本着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工程实践协调统一原则,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改变了实验队伍人员架构,即从传统的实验系列教师主导实验课程转变为相关理论课教师及专业资深教授参与实验室建设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具体地,每门实验课程或项目由一位资深教授担任责任教授,负责实验课程或项目的规划与引导,青年教师具体建设实施(虚拟实验架构、流程及与信息企业沟通,完成实验指导书编写)与授课指导,专职实验技术人员协助实验教师完成实验准备、实施以及整理工作,并进行仪器设备的维护及检修工作。如此一来,实验队伍的质量得到极大地提升。目前,直接参与中心建设的教师有85名,一批师德高尚、学术拔尖、育人有方的优秀教师成为中心的主体,取得了系列教学成果,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1 教学成果奖

中心成员连续5届获得7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以及22项上海市级教学成果奖。主要获奖情况如下所示:

⑴ 李国强等,20年磨一剑——与国际实质等效的中国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制度的创立与实践,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上海市教学成果特等奖,2014

⑵ 沈祖炎等,全方位监控、多阶段跟踪、持续性改进、本研全覆盖的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实践,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上海市教学成果特等奖,2014

⑶ 何敏娟等,土木工程本科学生创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与实践,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009

⑷ 沈祖炎等,钢结构学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教学体系建设,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上海市教学成果特等奖,2009

⑸ 陈以一等,土建类专业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005

⑹ 沈祖炎等,面向21世纪土建类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001

⑺ 顾祥林等,建筑工程专业课程中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1997

⑻ 赵宪忠等,面向未来的土木工程卓越人才培养体系与实践,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013

⑼ 胡展飞,沈祖炎等,全方位监控、循环闭合的本科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009

⑽ 李国强等,工科学生研究型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于实践,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005

⑾ 李国强等,土木工程专业结构工程系列课程教学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1

⑿ 顾祥林等,《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课程建设,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2009

⒀ 朱合华等,基于网络教学技术的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2009

⒁ 童乐为等,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质量保证与创新体系建设,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2009

⒂ 李国强等,《工程结构荷载与可靠度设计原理》课程建设,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

⒃ 李国强等,土木工程及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平台课程体系构建与教学实践,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

⒄ 朱慈勉等,现代结构力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

⒅ 何敏娟等,钢结构课程设计,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2001

⒆ 朱合华等,深基坑多媒体教学辅助软件的研制,上海市教学成果三等奖,2001

 

2国家级特色专业与教学团队

⑴ 土木工程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

⑵ 地质工程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

⑶ 土木工程专业,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⑷ 地质工程专业,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⑸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⑹“钢结构”国家级教学团队,上海市级教学团队,负责人:陈以一

⑺“混凝土结构”上海市级教学团队,负责人:顾祥林

 

3 国家级精品课程与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上海市精品课程,国家级/上海市级英语示范课程、来华留学示范课程近30门,略)

⑴ 朱慈勉,结构力学,国家级精品课程

⑵ 应惠清,土木工程施工,国家级精品课程

⑶ 陈以一,钢结构,国家级精品课程

⑷ 李国强,工程结构荷载与可靠度设计原理,国家级精品课程

⑸ 范立础,桥梁工程,国家级精品课程

⑹ 顾祥林,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国家级精品课程

⑺ 吕西林,建筑结构抗震,国家级精品课程

⑻ 朱合华,地下建筑结构,国家级精品课程

⑼ 何敏娟,钢结构,国家级网络精品课程

⑽ 苏小卒,钢筋混凝土结构,国家级网络精品课程

⑾ 徐 伟,工程造价管理,国家级网络精品课程

⑿ 应惠清,高层建筑施工,国家级网络精品课程

⒀ 李国强,建筑结构抗震,国家级网络精品课程

⒁ 朱慈勉,结构力学,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⒂ 陈以一,钢结构基本原理,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⒃ 顾祥林,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⒄ 吕西林,建筑结构抗震,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⒅ 徐伟,土木工程施工,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⒆ 石雪飞,桥梁工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4 国家和上海市教学名师

⑴ 沈祖炎,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⑵ 朱慈勉,上海市高校教学名师奖

⑶ 陈以一,上海市高校教学名师奖

⑷ 李国强,上海市高校教学名师奖

⑸ 范立础,上海市高校教学名师奖

⑹ 顾祥林,上海市高校教学名师奖

⑺ 李镜培,上海市高校教学名师奖

⑻ 朱合华,上海市高校教学名师奖

⑼ 沈祖炎,上海市高校教学名师奖

 

5 国家级规划教材

中心成员共有40部教材入选“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0余部教材入选“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部分“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名单如下所示:

⑴ 应惠清. 土木工程施工(上、下)(第二版). 同济大学出版社

⑵ 朱合华. 地下建筑结构.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⑶ 沈祖炎. 钢结构基本原理.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⑷ 沈祖炎. 房屋钢结构设计.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⑸ 石振明. 工程地质学.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⑹ 李国强. 工程结构荷载与可靠度设计原理(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⑺ 李国强.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第三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⑻ 张誉.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⑼ 沈祖炎. 土木工程概论.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⑽ 顾祥林.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第二版). 同济大学出版社

⑾ 吕西林.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理论与实例(第三版).同济大学出版社

⑿ 范立础. 桥梁工程(上册)(第二版). 人民交通出版社

⒀ 吕西林. 高层建筑结构(第3版).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⒁ 何铭新等. 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第3版).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6 重要科技奖励

⑴ 薛伟辰等,现代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14年

⑵ 范立础等,大跨、高墩桥梁抗震设计关键技术,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09年

⑶ 李国强等,大跨度钢结构防火防腐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4年

⑷ 吕西林等,建筑物移位改造工程新技术及应用,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14年

⑸ 葛耀君等,特大桥梁颤振和抖振精细化理论,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0年

⑹ 吕西林等,新型组合剪力墙及筒体结构抗震理论与技术,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09年

⑺ 朱合华等,城市高密集区大规模地下空间建造关键技术及其集成示范,教育部一等奖,2013年

⑻ 黄茂松等,软土地下工程稳定和环境影响分析理论与控制技术,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3年

⑼ 葛耀君等,特大跨悬索桥结构与行车的抗风安全及控制,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3年

⑽ 李杰等,大型地下管网抗震设计关键技术,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3年

⑾ 朱合华等,特大型越江交通设施建养一体数字化关键技术,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1年